許多姐妹本來就脾胃虛弱,但為了保持姣好的體形,平時又不敢多吃,時間一長脾胃就更差了,不僅長得像豆芽菜一樣,還會引起許多婦科病,美麗自然一去不復返。

中醫把脾胃稱為“後天之本”,是氣血生化之源。我在第一節講到,脾胃有把食物轉化成氣血的功能。脾和心臟一樣,也有“統血”的功能,讓血液在血管內運行,所以,脾胃虛弱會直接影響氣血,這點在女性的生理期表現得尤為明顯。脾氣虛,就無法控制血液,生理期血流量加大,身體流失過多血液會更虛弱,使脾胃虛上加虛,長此以往,就變成了惡性循環。

宋代著名醫學家李東垣說:“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。”通俗地說就是,脾胃如果受到傷害,所有的病都會因此而生。身體不健康,美麗也成了無源之水、無根之木。

 

動為綱,素為常,酒少量,莫愁腸

食養在我國由來已久,中醫有“藥食同源”和“藥補不如食補”的說法,《黃帝內經》中也有“穀肉果菜,食養盡之”的論述,養脾胃也是一樣。

保養脾胃的四個秘訣是“動為綱,素為常,酒少量,莫愁腸”。簡單說來就是,適當的運動能促進消化,使氣血充足,涵養臟腑。酒要少喝,這個大家都知道。還有就是儘量不要憂愁,腦力工作者一定要給自己完全放鬆大腦的時間,因為中醫講“思傷脾”,脾氣鬱結,時間久了會傷正氣,脾胃運化失常,人就會出現食少納呆、胸脘痞滿、腹脹便溏等症。

養好脾胃最重要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不乾淨的食物;飲食宜溫、熟、軟,不吃或少吃生冷,以“熱不炙唇,冷不振齒”為宜;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。同時,吃飯要專心致志、細嚼慢咽,飯後不宜馬上洗澡或做劇烈運動。

“早飯好、午飯飽、晚飯少”、“晚飯減一口,活到九十九”是有一定道理的,人的基礎代謝白天比晚上旺盛,對食物的需求量較大,消化功能也比較強。因此,晚上不要吃得太飽。

同時,飲食宜清淡,一定要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。在五行中,脾胃屬土,土是黃色,所有黃色的食物都可以補養脾胃,如黃豆、土豆、玉米、南瓜、生薑、陳皮、鳳梨等。中藥裡,山藥、薏米、芡實、白茯苓、白術等都是健脾養胃的好手,像前面提到的山藥薏米芡實粥就可以經常喝。

當然,食養還應因人、因時、因地而異,根據個人的體質要求,按照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和東西南北中氣候與水土的不同特點,選擇適宜的食物。

 

謹防體內濕氣

什麼是“濕氣”呢?中醫認為,內濕是因為脾腎陽虛,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停滯之證。最簡單的說法,“濕”就是滯留在體內的多餘水分。體內有濕氣,人會出現食欲不振、腹脹、腹瀉、尿少、浮腫、舌淡苔厚等現象。判斷體內有沒有濕氣,有個最簡單的辦法——對著鏡子張開嘴,仔細看看舌頭,如果舌體胖大、舌頭兩側有牙齒印、舌苔很厚、發黏,那就是體內有濕氣。

那麼,體內的濕氣是怎麼來的呢?環境潮濕、貪吃寒涼食物、喝水過多都是罪魁禍首,如果姐妹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這些問題,可要注意了。因為內濕除了會出現上面那些問題,還會讓你“喝涼水都能長胖”!夠恐怖的吧?這可是有道理的,脾主運化,掌管著食物營養的轉“化”及“運”輸,而脾又喜燥惡濕,體內濕氣過重會讓脾臟運作阻滯,體內的多餘水分就不能及時全部排清,這樣一來,你的身材就會變得“富態”,這樣的結果恐怕是姐妹們最不願看到的吧?

 

動動腳趾,就可以養脾胃

姐妹們沒想到吧,平常沒事兒多動動腳趾也可以養脾胃,這可不是瞎扯的。中醫認為,人體的每個腳趾都與臟腑相通:肺、大腸屬金,對應大腳趾;脾、胃屬土,對應二趾;心、小腸屬火,對應三趾;肝、膽屬木,對應四趾;腎、膀胱屬水,對應五趾。腳趾位於人體的末端,遠離心臟,足尖部的血液迴圈較差。脾胃虛弱的人經常活動腳趾,可使體內氣血通暢、陰陽平衡、扶正祛邪。如果特別注意對二趾的保健,就能起到調養脾胃的作用。

有效的動作包括用腳趾抓地、抓鞋底,一次抓5分鐘左右,兩隻腳可分別進行,也可同時進行,一天23次。也可以用手按捏腳趾,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,睡前做為最好。對於長期坐辦公室、缺乏運動的姐妹們來說,多做這些動作尤其有益。另外,多走路也有同樣的效果,因為一個人在行走時有近一半的重量是由腳趾來承擔,走路能促進腳趾的血液迴圈,起到打通經絡的作用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脾胃 生理期 體內濕氣
    全站熱搜

    d'jvu青春時光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